第十八届亚运会闭幕式 “杭州八分钟”惊艳世界
9月2日晚,第十八届亚运会闭幕式在印尼雅加达GBK主体育场举行,燃烧了16天的亚运圣火缓缓熄灭。作为下届亚运会举办城市的杭州,参加接旗仪式并呈现“杭州时间”文艺演出。 当晚闭幕式在雨中上演,轮滑兼速滑运动员郭丹手擎鲜艳的五星红旗进入朋加诺体育场。中国代表团派出845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亚运会38个大项、376个小项的角逐,连续十届蝉联金牌榜榜首。 在当晚的闭幕式交接仪式环节,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从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手中接过亚奥理事会会旗,并交给杭州市长徐立毅,自此亚运会正式进入杭州时间!
“杭州八分钟”精彩瞬间
水,映舞
江南水乡,钟灵毓秀。杭州,古都里有文化,西湖畔有故事,手机里有科技,人群中有笑容……闭幕式上主题为《向往》的杭州亚运宣传片,不仅蕴藏着杭州的美丽,还有杭州的智慧。 随着亚奥理事会会旗交接到杭州市市长徐立毅手中,亚运会进入“杭州时间”。现场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演奏完毕,现场播放了杭州亚运宣传片,宣传片充分彰显“绿色、智能、节俭、文明”这些杭州对2022年亚运会的承诺。 从“杭州时间”的一开始,一片荷叶从空中飞来,一位小姑娘端坐在荷叶上,向全亚洲发出了邀请,小姑娘把水瓶中的水倒下,“西湖之水”布满了整个舞台,三潭映月的场景也被制造在现场,手持团扇的舞者在舞台中央起舞,背景则呈现出各式各样的中国江南特色风情图画,三名舞者分别与三潭映月形成呼应,伴随着舞蹈的结束,背景中出现了中国特色的三色丝绸,变成一朵朵花飘向远方,紧接着出现了绝美的画卷《西湖十景图》。 音乐上,现场响起了古曲《春江花月夜》,以西方交响乐团为基础的演奏团队,点缀了具有明显江南丝竹韵味的民族乐器琵琶、班笛、洞箫等乐器,体现了中西合璧,音乐无国界。除了音乐和舞蹈,西湖、灯笼、窗花、瓷器等展现杭州美景和中国文化符号。
雨,意境
闭幕式前2小时,雅加达下起一场大雨——亚运会开赛以来,半个多月,雅加达滴雨未下。“杭州时间”文艺演出艺术总监陈维亚却在后台气定神闲。为了做好彩排,杭州亚运会组委会在杭州按照雅加达闭幕式场地和舞台情况,做了1∶1的演出场景搭建,演职人员杭州进行了近2个月的封闭训练。应对下雨,演出团队早就做了预案,几个参加演出的神器,都用消防龙头浇淋过,做了防水,防风、防潮、防雾气各种天气因素的实验。陈维亚说:“下雨对我们来说反而是好事,本来我们就想展示西湖的水。”果真是天公作美! 西湖的水,是杭州的骄傲。看到一场大雨,“杭州时间”的美术总设计陈岩竟然还有些兴奋,“这下雨好啊,木地板上本来是灰色跟黑色,一场大雨之后,水灵灵的,竟然还能看到倒影,更有意境了。”结尾,“杭州时间”的执行总导演、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说,“我们让杭州女孩手捧五千年良渚陶罐的水,让水流出来变成西湖,变成钱塘江,从水滴到江海……”
智,引领
这次的演出,虽然演员少而精,但最后的效果美仑美奂,崔巍说:“闭幕式舞台只有三个小圆台,对于文艺表演来说,有点过于简单。所以大约一个月前,我们把一套‘智能化舞屏’运到了雅加达。”
这套秘密武器,你注意到了吗?
当“杭州八分钟”开启时,坐在巨大荷叶上的小姑娘,手持良渚陶罐,水缓缓倒出,化成股股清泉,层层叠叠而下,洒满整个舞台,将现场变成一片荡漾的西湖;在春江花月夜的丝竹声中,石鼓、飞檐、窗棂、木雕,种种江南图景变幻移动,还有红鲤穿游整座主舞台上方而过,忽隐忽现;更让杭州人惊喜的是三潭印月的出现,一轮满月下,是三座石塔与三塔倒影的相映,月光下水波闪动,立体逼真得就像是从杭州直接搬过去似的……
这套高科技的舞台系统,还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最新产品。它由5组高科技多自由度智能舞屏构成,不仅精度高,而且动作细腻,像手指一样灵活。
当古典的“江南环节”结束,易烊千玺领舞的“现代、运动”部分开始时,电视机前的观众才一窥刚才梦幻一幕制造者的真面目:这几组智能舞屏通过与机械臂的组合,可以不断变换着升、降、转、开、合等不同姿态,而当它们完全展开时,有五层楼那么高。
这套系统被称为“跳舞的机器人”。
崔巍说,这套系统既承担了本次演出中舞美的作用,又体现了杭州是一座引领科技的智能城市。